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1994年

白癜风早期好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tslf/181207/6698604.html

在年的数月之间,成千上万的胡图人都轮番干起了杀手的工作,

被害者一个接一个地不停出现。

在第一次袭击狂潮之后,在经历了身体的精疲力竭和狂乱之后,

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摘自《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菲利普·古雷维奇著

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过不少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但是,你能想到吗?一场骇人听闻的「种族大屠杀」就发生在20世纪末,距今28年前。

菲利普·古雷维奇

这是年4月-7月发生于非洲的大惨案,卢旺达境内的胡图族对图西族展开了一场长达百天的大屠杀,

行凶者手段冷漠残忍——大部分是用砍刀完成的,至少有80万人在这场恐怖屠杀中遇害,

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至少有名图西族人惨遭杀害,

如果这个数字看起来不那么触目惊心的话,

那么换成分秒来计算,平均每分钟至少有5人遇害,相当于平均10秒钟被杀掉一个人。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

行凶者与被害者之间,并不只是陌生人,

在屠杀发生前,他们之中不少人是邻居、同事、同学,甚至还是亲友,

是什么让行凶的胡图族人,毫不犹豫地向生活在身边的图西族人举起了砍刀?

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图西族人,接受了自己会被杀死的命运?

更不可思议的是,

这样悲惨的景象,整整发生了三个月,不同于二战时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时的秘而不宣,

胡图族人并未避开公众视线,也未曾掩饰分毫,

甚至当地的媒体肆无忌惮地宣扬着屠杀图西族人的口号,

然而,国际社会却选择了冷眼旁观,只是象征性地在卢旺达保留名维和人员,

一向积极的西方媒体,也没有一家站出来揭露这一暴行,集体沉默,

直到这场大屠杀持续了近一个半月后,

联合国才决定行动干预,不过那时已经有超过60万人横尸街头了。

国际社会的反应,既微弱又令人失望。

多年以后,美国总统科林顿道了歉、比利时首相万霍夫斯塔德也向卢旺达人民道了歉,

然而,《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一书的作者菲利普·古雷维奇却“嘲讽”说:

我听到了国际社会的道歉时,

我非常震惊的是,

卢旺达大屠杀的幸存者怎么这样宽容地接受了道歉?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卢旺达大屠杀纪事》

在我游走于这个国家并收集屠杀的资料时,

感觉好像只要有砍刀,有狼牙棒,几个准备就绪的手榴弹,

以及几声自动步枪的枪击声,

胡图力量所下达的静悄悄的命令就能让原子弹都相形见绌。

宾馆的酒吧:一个俾格米人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节选

菲利普·古雷维奇(PhilipGourevitch)是一名美国作家、记者,长期担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也是《巴黎评论》的前编辑。

这本《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是自年开始跟踪报道,

6次前往卢旺达及邻国,采访了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包括现任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内的高级政要之后写成的,

这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非虚构作品,

被视为将卢旺达大屠杀带回人们视线的第一手记录。

01宾馆的酒吧,一个俾格米人

全书由两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重构了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起源、恐怖和混乱,

第二部分,则是尴尬的劫后现实——复仇的诱惑、震荡的余波.......

或许是为这个沉重的话题做个缓冲,古雷维奇开篇并未急于进入主题,

而是选了一个看似与这场大屠杀关联性不大的场景——宾馆的酒吧。

在这里古雷维奇遇到了一个俾格米人,他穿着一身黑色训练服,

古雷维奇感到很意外,

因为这个人身高差不多有5.5英尺,完全不像是个被称为非洲的“袖珍民族”的俾格米人,

同时,古雷维奇敏感地洞察到,

这个人在做自我介绍时,仿佛是为了把自己同胡图族、图西族区分开,

将他自己看作同古雷维奇一样的局外人、旁观者.......

他们之间的谈话,虽然并未涉及那场大屠杀,但细节却也值得深思,

这名俾格米人强调他相信“智人是人类共同的祖先”,而且他觉得自己“必须娶个白种女人”,

透过文字,我们仿佛都能感受到这名俾格米人“想象的美好生活”,

古雷维奇说,他在这本书的开篇就讲述这个故事,

是因为这是一本关于人们是如何想象他们自己和他人的书,

也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想象我们自己世界的书。

其实古雷维奇听出了这名俾格米人的“潜台词”,

古雷维奇认为,是一名白人牧师给他灌输了“智人”的概念,

致使他轻视丛林里的同胞,自恋又鄙视自己的遗传特征。

甚至他错误地认为,一个白人妻子就是他所需要的能证明自己理论的缺失一环。

这里我们也简单介绍一下俾格米人的情况,他们曾经是居住在森林里的卢旺达土著居民,

由于身材矮小,男性平均身高不足5英尺,

头大腿短,肤色略浅,头发也没有别的黑人那么卷曲,深受其他黑人歧视。

在卢旺达,全国人口主要由三个民族组成:胡图族、图西族、特瓦族。

胡图族,是卢旺达第一大种族,占到全国人口的84%;图西族,占到全国人口的15%;特瓦族,只占全国人口的1%。

特瓦族——实际就是俾格米人。

其实“俾格米人”这个名称略带贬义,

尽管有人让他们自称“森林之子”之类的名词,

但他们更喜欢别人以他们实际所属于的种族名称来称呼他们,比如:

阿卡族、巴卡族、木布提族、特瓦族。

电影剧照

在君主制时期,

卢旺达的历任国王都是图西族,他们统治着胡图族,

而俾格米人则充当着宫廷奴仆的角色,

科学家们目前还不清楚他们矮小的身材是如何进化出来的,

主流观点是为了适应严酷的雨林生活,或许经历了数次单独进化,

但俾格米人的命运却是十分波折的,

不仅屡遭歧视,甚至被中非的巫医们宣传:食用俾格米人的身体可以获得强大的自然力量,

于是,他们不幸成为了一些非洲人的狩猎目标,

直到最后惊动了联合国,这个濒临灭绝的人种才结束了被吃掉的命运。

不过,在年卢旺达的大屠杀中,

俾格米人同样受到殃及:他们或被迷信的胡图族暴力分子吃掉,或被强迫侵犯图西族妇女,

亦有不少人死于这场屠杀之中。

02冰冷的回信:你们必须被消灭,上帝不再需要你们了。

关于这场大屠杀事件,古雷维奇用整本书做了相当详细的呈现,

他去了奈阿卢布耶石山上的一座教堂里,映入他眼帘的是覆满地板的腐烂尸体,

他们还没有被安葬,还保持着死亡时的姿势——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古雷维奇说他从没站在这么多死人之中,

透过他的描述,仿佛能看到一副“人间炼狱”的场景:

这些遇难者曾向胡图族镇长寻求宽恕,镇长建议他们去教堂寻求庇护,他们照做了。

然而,几天后镇长却跑来杀他们,他冲在一大群士兵、警察、民兵和村民的最前面........

遭到攻击的不仅仅是这一间教堂,

当时人们都很信任牧师,并且认为在基督徒的地盘上不会发生什么事。

因此,大屠杀发生时,

约有名图西族人逃亡到了穆格内罗山上医院里。

谁知他们得到消息,医院将会在次日早上遭到袭击,

于是难民中的7名图西族牧师,给前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主席伊利扎班·恩塔基鲁马纳,

写了一封求救信:

我们亲爱的领袖,伊利扎班·恩塔基鲁马纳牧师,

您好!我们希望在我们面对的所有这些问题上,您都能够保持坚强。

我们想要告知您,我们听说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所以我们请求您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出面调停,并和市长谈一谈。

上帝委派了您来做这只羊群的领袖,我们相信在上帝的帮助下,这些图谋是不会得逞的。

您的干预将受到我们的最高致意,就像犹太人被以斯帖拯救时那样。

我们向您致敬。

然而,医院的勤杂工萨缪尔后来回忆道,

恩塔基鲁马纳牧师用冰冷的口回应说:你们的问题已经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你们必须死。

不过,另一名勤杂工记得恩塔基鲁马纳牧师当时说的是:你们必须被消灭,上帝不再需要你们了。

尽管两者的记忆有些出入,

但这位牧师背弃了他的信仰却是不争的事实,冷漠地看着图西难民们遭到杀害.......

位于罗马天主教堂的废墟中的洗礼记录,图西族难民和温和的胡图人曾在该教堂寻求庇护

在《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这本书中,古雷维奇也记录了他对这位牧师的采访过程。

大屠杀发生后,恩塔基鲁马纳牧师带着妻子逃到了美国,并且通过已获得美国籍的儿子拿到了“绿卡”,

古雷维奇拜访了恩塔基鲁马纳牧师,可恩塔基鲁马纳牧师不仅没有一丝愧疚,

反而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是“最想帮的图西族”的人,

相比尸骨横陈的惨案现场,牧师这种骨子里渗透出的“卑劣”似乎更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恩塔基鲁马纳牧师的表现,只是整个大屠杀的一个缩影而已,

毕竟,当时比利时政府以10名维和军人遭到杀害为由,撤出了全部在卢旺达的部队,

并带走了所有的武器。

很难,可以说根本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当时图西族人曾多么希望,又曾多么绝望。

但是,我们不能不去想象,这段惨烈的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就像作者看到脚下泥土之中一把生锈的斧头、一个男人正用砍刀宰杀一头牛的场景一样,

古雷维奇难以想象,需要砍很多下才能把牛腿砍断的一把砍刀,

这样残暴的场面却发生在某个群体之中,每个成员都要去杀一、两个人狂欢,

被害者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行凶者们在经历了砍杀狂潮、体力疲劳之后,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或许不少人认为,这场大屠杀来自于偶然,但古雷维奇则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它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是有预谋的,

策划者想要让人相信,暴力是达成新秩序的手段。

并且古雷维奇认为,

行凶者们未必就是喜好杀戮的,但他们仍然举起了砍刀,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想要图西族死光。

这就是策划者灌输的“新秩序理念”——构建了一个没有图西族的“更好”的世界。

那么,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恨,导致胡图族和图西族互相仇视呢?

古雷维奇同样追溯了卢旺达国内长期存在的种族问题。

03殖民者的罪恶:胡图族人和图西族人

由于缺乏文献记载,

如今胡图族与图西族迁徙到卢旺达的历史,已经不完全可考,

但两个族群曾长期联姻和结盟,从外表上几乎很难区分出来,不分你我。

可当比利时沦落为比利时的殖民地后,一切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外来的殖民者,显然比利时单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管理这个国家的,

大多数的殖民者,都会选择扶持傀儡政权从而达到统治目的。

在此之前,尽管胡图族与图西族有贫富差距,

但两个族群只代表身份不同,但是身份是流动的,

贫穷的图西族会成为胡图族,富裕的胡图族会成为图西族。

可比利时殖民者偏要将这两个族群进行阶级分化,

界定的标准也是十分可笑的:

他们根据身高、肤色,甚至鼻子和瞳孔的大小,将两个族群分割了出来,

并且用身份证制度,将两个族群彻底固定了下来。

阶级又是如何分化的?是按人口数量。

人口占少数的图西族占据统治阶层,族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而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则处于被统治的地位,几乎享受不到什么教育资源。

比利时为什么要让人口稀少的图西族,去统治人口多的胡图族呢?

古雷维奇提到殖民者编造的这么一个“含米特假说”:

他们声称非洲各民族没有历史和文明,非洲的任何文明成就都源于亚洲的含米特人,

因此图西族被殖民者定义为优秀的“含米特种族”,是外来的,

而胡图族则被视为落后的、本地最底层的“班图人”。

其实还一个根本原因,很多殖民者都是这么做的,

他们担心人口占多数的族群掌握统治权后,会动摇自己的殖民政权。

然而,将卢旺达人强行分化阶级和族群的比利时殖民者,

根本不关心这么做会造成怎样的悲剧。

年7月1日,卢旺达宣告独立,成立共和国。

长久以来由图西族掌握政权的局面被打破,由于占据人数优势,胡图族逐渐渗透进权力的中心,

精英阶层图西族人,相继逃离了卢旺达。

年,卢旺达首次出现了胡图族人担任总统的政府,

这也引起流亡在外的图西族人极大的不满,由此爆发了内战,

而长时间被压迫、且占据大多数人口的胡图族,自然也被激怒了,

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最终在周边国家的调停下,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

但一纸条约又如何能够弥合两个族群之间的矛盾?

年4月,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大悲剧终于爆发。

04神秘的飞机失事

年4月6日,一架载有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基加利被一枚火箭击落,

两位胡图族总统同时罹难。

真正的袭击者尚未找到,卢旺达爱国阵线和胡图族极端分子都相互指控对方是凶手,

无论谁是凶手,但这一事故却是导致卢旺达大屠杀的导火索。

飞机坠毁后不到半小时,总统卫队的成员便开始持枪扫射机场外图西族平民,

4月7日,总统卫队冲进总理府,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三名部长。

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此拉开帷幕。

图年在卢旺达边境附近的戈马难民营,收集的砍刀。

胡图族极端分子在道路上设置路障,检查身份证以识别图西族人、以及“温和派胡图族人”,

如果图西族人、或者图西族人和胡图族人的混血被发现,

等待他们的结局会十分凄惨,或被肢解。

路边的尸体越堆越多,这种惨烈的情况持续了数小时、数天。

没有军队、警察出来制止这一暴行,甚至他们还给予了极端分子帮助和支持,

媒体和电台也为极端分子打开了方便之门。

一条条广播,不断煽动胡图族人去消灭图西族人,胡图族平民也陆续加入了屠杀队伍,

此后三个月里,先后约有80万至万人惨死,数十万儿童流离失所。

绝大部分受害者是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

卢旺达全国1/8的人口消失,另外还有25万至50万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

难以理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多图西族接受了自己会被杀死的命运。

同样,又有谁能回答:怎么会有这么多胡图族会放任自己去杀人。

一位胡图族、图西族的混血律师认为,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顺从。

他说,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卢旺达的历史上,每个人都服从权威......人们敬畏权力,而且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

你找一群贫穷无知的人,给他们一些武器,然后说:这是你的了,去杀吧。

他们就会服从........

同年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

万胡图族人,由于害怕遭到图西族报复,逃到邻国。

数千人由于霍乱和痢疾死于难民营。

05痛苦的回忆:每一个幸存者都想知道为什么自己还活着。

来源于联合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tea.com/ftbj/11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