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印度对非投资贸易现状分析与

                            

印度对非投资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中国投资原创孙小涵中国投资参考

导读

印度对非投资发展迅猛得益于其在地缘区位、语言文化历史及政治体制层面诸多独特优势。对比中国对非投资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印度对非投资更注重发掘非洲本土人力资源,在信息产业、教育和健康领域更具优势

●印度对非贸易投资情况概览

●印度对非投资优劣势分析

●印度对非贸易投资新动向

非洲作为拥有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陆,因其出色的资源禀赋和人口红利长期以来一直是外国投资热土。受新冠疫情影响,非洲遭遇25年来首次经济衰退,外国直接投资数额也显著削减,年非洲吸引外资数额同比降低16%至亿美元。尽管如此,外界普遍认为非洲大陆在此次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展现出较大经济韧性,当下非洲仍具备诸多需求侧有利要素,如不断增长的年轻人口、不断提高的人均收入以及对更高质量的教育医疗服务的需求等。据世界银行年度经济发展报告,预计自年起非洲经济将重回增长模式,此外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也将成为非洲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

印度对非贸易投资情况概览

受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巨大冲击以及中美战略竞争和国际地缘格局张力整体加剧影响,受意识形态和政治要素主导形成的传统国家联盟格局有逐步瓦解趋势,而经济和地缘安全要素主导下的“微边主义”联盟则显著兴起,各国在对外交往中也比以往更为注重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前殖民国家或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制于本国经济及社会双重危机和非洲本土社会阻力,在对非投资中出现了空档,这客观上为以平等互利、互惠共赢的“南南合作”模式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项目创造了更多的机遇。目前在发展中经济体对非贸易中,中印两国优势显著。自年以来,印非贸易额以平均17.2%的速度逐年增长,年双边贸易额仅为53亿美元,-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亿美元,而-年双边贸易额增至亿美元,-年更是突破亿美元大关。截至年,印度在域外发展中国家对非贸易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中国。此外,非洲对印出口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对非出口则以24%的速度增长;印度进口额8%来自非洲,而非洲从大陆外进口额中有9%来自印度。投资方面,尽管目前印度在对非投资传统上还无法撼动前殖民国家地位,在对非投资额上也无法和中国等量齐观,但其增长势头不容小觑。以对非跨境并购为例,年印度对非跨境并购交易额达1.6亿美元,而同期欧盟此项数据为39.38亿美元,中国为5.54亿美元。从投资领域看,印企对非投资涉猎广泛,从农业、金属、采矿、汽车制造、银行等传统行业到医药、能源、教育以及通讯技术等新兴行业,这凸显印度在非投资领域极为多样。此外,印度对非投资在国别上尤为集中于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两国,近年来随着印度“环印度洋”构想推进,印度对于东非其他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也有更多投资倾斜。

印度对非投资发展迅猛得益于其在地缘区位、语言文化历史及政治体制层面诸多独特优势。印度与东非隔印度洋相望,自古以来南亚次大陆和非洲之角就是环印度洋地区海上贸易的战略要地。随着印度“印太构想”的逐步推进,印度与非洲大陆尤其是非洲东部国家的往来也愈发密切。印度通过环印度洋联盟等区域合作机制大大加强了与非洲的政治经济往来,印非贸易投资合作愈发蓬勃。此外,印度在非侨民约万,占其海外侨民总数的12.37%,而中国在非侨民则不及印度十分之一。印度一向自诩“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且与非洲19国同属英联邦,在政治体制和语言文化上与不少非洲国家具有一定相似性,而上世纪下半叶印度所倡导的反殖民斗争和不结盟战略更是被很多非洲国家视为民族独立的纲领思想,也成为印非交往中的重要根基。近年来,随着印度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印度对初级商品和各类能源尤其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迫切的发展需求是印度加紧对非接触的主要因素,也是印度对非投资领域和模式不断转型的主要动因。

印度对非投资优劣势分析

对比中国对非投资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印度对非投资更注重发掘非洲本土人力资源,在信息产业、教育和健康领域更具优势。中国基建项目为广大非洲国家带来了切实便利,中方企业员工也以勤劳高效、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在非洲建立了良好口碑,但由于这些驻非员工往往是项目结束便离开非洲,致使长期扎根非洲的中国侨民在数量上远不及印度在非侨民,客观上导致中国在驻非人员的服务保障推进上不及印度有人力优势。而大部分印企虽然规模较小且以零售业为主,但它们的存在对于印度构建在非人员服务保障体系的作用不可忽视,分布广泛且为数众多的印度在非侨民也使得印度人愈发容易扎根非洲,在社群发展和社会参与上也具有显著优势。

诚然,印度在对非投资实践中也存在积弊,如项目推进效率不高、交付时间常有延误、农业投资中违规占用土地转移人口及行政审批流程繁琐办事效率低等,这些明显短板是制约印度对非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印度虽有多重对非接触优势但长期以来难有质和量的大突破。例如,由印度北方邦企业UttamSucrotechInternationalPvt.Ltd.承建的埃塞俄比亚Wonji-Shoa糖厂原定于年12月完工,实际交付时间则推迟了一年;又如由印度孟买企业OverseasInfrastructureAlliance承建的埃塞俄比亚Fincha糖厂,实际交付时间比预计晚了两年多;此外印度大型农企KaruturiGlobal年被指违规使用埃塞俄比亚为海外企业预留的土地还强迫本土居民转移搬迁。究其根本,长期以来印度对非投资都没有明确长线发展战略,政府引导与企业行为明显脱节。一直以来,印企在非投资多是市场主导,作为投资主体和投资对象的企业及项目规模都相对较小,在企业经营资质上也鱼龙混杂。

印度对非贸易投资新动向

自首届印非峰会以来,印度以“峰会外交”为抓手,从机制化合作和印非发展战略对接两条主线出发不断拓展印非合作新领域和新模式。年,印度总理莫迪出访乌干达时提出了《印非交往十项指导原则(10guidingprinciplesforIndia-Africaengagement)》,标志着印度政府正式将对非投资及印非交往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十项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未来印度要加强对非能力建设,谋求为非洲本土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和税收以达到“平等互利”的合作目标;同时印度要抓住非洲数字革命机遇,拓展数字产业、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新兴合作领域;非洲耕地资源潜力巨大,农业又是印非合作传统优势领域,印度未来会在农业领域不断拓展对非深层次、高质量合作。在年9月24日召开的第四届印非峰会上,印度方面表示未来印非重要合作领域包括贸易投资、农业、能源、蓝色经济、基础设施、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及卫生等,同时印度也明确表明要将“印度制造”战略与非盟《年议程》和《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年宣布对最不发达国家实施免征关税优惠政策(DFTP),大约有38个非洲国家享受到了印方这项政策红利。据统计,非洲商品免税准入规模达到印度进口非洲商品总额的98.2%,关税优惠政策的实施为印非贸易做出了极大贡献。在此背景下,印非经贸往来不断密切,双边关系也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随着印度将对非投资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不断打造完善双多边经贸谈判及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印度对非投资也逐步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向,概括起来即投资规模扩大化、投资主体对象多元化、投资产业前瞻化、投资项目可持续化。基建领域,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凭借报价低、完工快、质量高一直在非洲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印度对非投资战略不断走深走实,印度在对非基建投资上也有了诸多成果,完成了一系列标志性工程项目,如加纳总统办公室、冈比亚国民议会大楼、苏丹科斯蒂电厂(KostiPowerplant)、肯尼亚裂谷纺织厂(RiftValleyTextilesfactory)、坦桑尼亚水处理项目(UpperRuvuWaterTreatmentPlant)、埃塞俄比亚糖厂(Wonji-Shoa/Fincha/TendahoSugarFactory)、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IT产业园(ScienceandTechnologyParkinMaluana;RoyalScienceandTechnologyParkinManzini)等。由于地理上靠近东非,传统上印度对非投资多集中于毛里求斯及莫桑比克等东非国家,随着印度对非接触深度广度不断提升,印度对非投资对象国也日趋多元。在能源领域,印度在非石油勘探和生产活动主要集中于苏丹、科特迪瓦、安哥拉和赤道几内亚等国家,近年来印度着力在尼日尔、刚果(布)、乍得及加蓬等国拓展石油开采业务。

教育和医药是近年来印度对非投资合作蓝海行业。以印度优势产业信息技术和医药制造行业为例,年印度启动E-VBAB计划(e-VidhyaBharati和e-ArogyaBharati),旨在5年内为0名非洲学生提供免费远程教育,为名非洲医护从业人员提供免费医学教育,并向非洲国家提供免费医疗咨询。E-VBAB计划的实施大大加强了印度信息技术和医药产业在非影响力,以印度模式和印度经验为非洲多国培养出了数千名专业技术人才,对印度拓展在非人力资源极为有利,更树立了印度对非信息技术和医药教育合作的良好范例。截至目前,非洲本土流通药物的20%来自印度,印度还在年举办了首届印非健康科学会议。许多印度制药公司都在非洲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包括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刚果(金)、赞比亚和加纳等。而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近年来印度在南非、埃及、摩洛哥、莱索托、加纳、纳米比亚和坦桑尼亚6国建立了6个IT中心,在津巴布韦哈拉雷也建立了制造业技术中心,此外还在非洲多国设立了数个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食品加工企业孵化中心以及创业中心。不难看出,印度对非投资正逐步从农业、制造业和零售业等传统行业向能源、教育、医药和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转型,投资模式也从以往的“小钱”“快钱”向长期化本土化运营转型。

尽管非洲投资格局前景光明,各国对非经贸往来也愈发频繁,但需要指出国际对非投资目前仍面临诸多困境,其中尤以交通物流等基建不足问题及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地区安全威胁较大等困境为重,这些问题势必会对非洲现代化一体化进程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对各国对非投资也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考虑到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打击及国际地缘格局的变化,国际投资合作形式愈发难以预测。不过,印度对非投资挑战中也有机遇。随着印度政府大力推动“印度制造”政策和印度营商便利度不断提升,加之印度地处亚非中心,不少厂商瞄准非洲市场考虑将生产线迁至印度,如铃木、日产和丰田等汽车巨头已经在向非洲出口印度制造的产品。由此,未来“印度制造”政策很可能为印度对非投资打开新局面,为印非投资合作创造更多新机遇。

编辑

溪源

校对

闫建军

设计

大米

本文发表于《中国投资》年9月号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tea.com/ftyh/11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