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升级10NA微型汽车时代落幕

首先来分析排量与车身的关系:内燃式发动机的排量指发动机进气或排气流体体积总和,进气量的大小决定了喷油量的多少。空气与燃油混合的总量大小决定了发动机的扭矩高低,也就是说发动机排量越小扭矩越小;而衡量一台车性能强弱的主要指标为发动机的功率(马力),马力的计算公式为。

PS为马力单位,RPM是转速单位,量产代步车的转速基本在同一范围,日常代步的发动机转速基本都在~转之间。参考公式:转速相当,常数与倍率不变,那么决定发动机输出马力大小的核心则为扭矩——扭矩是发动机优劣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尤其是面对最高km/h的车速限制。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0L发动机本就不应该存在,除非还有微型车或更夸张的K级车。

为什么小排量微型车会被淘汰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从经济学方面进行分析,然而不懂……所以只能概述为“消费升级”对消费者用车需求的改变,实际这也是消费心理学的范畴。通俗的解释为消费能力差的阶段没人在乎车辆的品质,比如车辆性能如何、NVH噪音振动声振粗糙度参数如何,以及车辆的配置水平如何等等——只要它是一台汽车就好,是汽车就要比主流的摩托车和自行车通勤体验好——有面。

第一批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汽车就是这样的微车,比如双缸菲亚特P、三缸的大发面包车、铃木快乐王子(奥拓)、通用乐驰、乐驰逆向车QQ等等。这些车如果从年“穿越回”这些车大热的阶段,相信内心总会想这都是些什么车啊……怠速共振连带车门都在颤,羸弱的动力加速感实在很差,粗糙的内饰与简陋的配置令人不忍直视,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消费升级-习惯了优秀工业产品

在消费能力只能普遍接受5万级汽车的阶段,P也好铃木奥拓也罢,这些车没有更优秀的且普遍存在的高品质汽车去衬托其水平之低,则消费者对车辆的普遍认定则为这些车就是“汽车标准”。但在消费能力能普遍接受10万级汽车的阶段,消费者自然而然地会考虑这些车是否需要产品升级;而车市的竞争又加入了生力军自主品牌,在没有有效品牌影响力(溢价能力)的前提下,自主品牌只有进行越级的产品升级才能体现产品竞争力,于是汽车的形态出现了变化。

今天的普遍消费级汽车不再是曾经的低价车,这些车由于价格的倍数级升高,带来的是综合品质的倍数级升高。在“综合”的车辆品质分析与消费心理分析中,C端市场需要的是大空间、强动力、高配置的汽车,其中“大车”又迎合了传统文化中“高头骏马”的审美延续,所以某台汽车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则必须做得很大——汽车越来越大。而大车等于大重量,因为汽车是用金属钢材打造,用料越多自然车身越重,车身越重自然对发动机排量要求越高。

米制马力的概念:1PS可驱动75公斤物体以一米一秒的速度逸动。如果物体重量增加至公斤,则1PS马力只能驱动其以一秒半米的的速度移动。微型车就像是“75公斤级”概念,车重真的只是~公斤;而当下主流的消费级汽车则为“公斤级”概念,车身用料扎实的国产主流SUV和小型MPV至少会在1.5吨左右,那么这些车再用小排量发动机就会降级为“一秒半米”的水平,想要提升性能则需要将曾经主流的1.0L换成2.0L发动机;当然NA自然吸气发动机已经很落后,利用Turbo技术可以让1.5T发动机实现2.5L发动机的动力,所以目前的代步车黄金排量是1.5T。

总结:消费升级让汽车用户对汽车可以“提要求”了,于是更大尺寸、更大排量、更加智能的汽车也就越来越多。而曾经风靡的微型车因不再能满足用户需求,且多以三缸和双缸为主的低端发动机也确实体验过差,这些技术只能在特殊的阶段被短时间接受,随着经济发展而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这就像数十年前能吃玉米面到吃饱就会很满足,而今天有消费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丰富食物,谁还会回头去吃玉米面呢?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责编:天和MCN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yatea.com/ftyh/12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